摘要

选取35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健康青年(年龄18~30周岁)分别完成一次急性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间隔一周),两种运动方式能量消耗相同(1 256 kJ).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 h和24 h采集上述青年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低分化T细胞(CD3+CD28+CD57-)、高分化T细胞(CD3+CD28-CD57+)、调节性T细胞(Tregs)(CD4+CD25+CD127-)、造血祖细胞(CD45+CD34+)和内皮祖细胞(CD45-CD34+KDR+)检测计数;采用膜联蛋白V标记法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的凋亡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结果显示:(1)运动后,两种运动方式均引起血清儿茶酚胺、皮质醇和TBARS含量升高(P<0.05);(2)运动后3 h, MICT诱导低分化T细胞凋亡率高于HIIT(P<0.05),运动后即刻,HIIT诱导的高分化T细胞凋亡率高于MICT(P<0.05);(3)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 HIIT方式的Tregs细胞计数高于MICT(P<0.05);运动后3 h, MICT方式的Tregs细胞凋亡率高于HIIT运动(P<0.05);(4)造血祖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在不同运动方式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方式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亚群特异性,其中HIIT诱导高分化T细胞凋亡,这可能造成机体对持续感染的免疫力暂时性下降,而MICT则诱导低分化T细胞和Tregs凋亡,进而可能暂时影响对新感染源的防御能力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