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祥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福祥胡同25号,自明正统初年至1949年,寺庙宗教活动保持了500多年。作为敕建寺庙,福祥寺在明代与太监群体、皇室成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规格很高。至清代,福祥寺延续宗教活动,特别是清末作为锡哷图呼图克图的本仓,成为联络青海蒙、藏重要宗教人物和中央政府关系的重要纽带,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时至今日,寺虽已成民居,仍不断有教民前来寻访,协商庙产归属,并试图恢复寺庙宗教功能。本文使用官书、地图、碑刻、档案、照片和口述资料,试图重构福祥寺的历史,发掘它曾承担的社会功能,希望引起学者的关注、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利用。

  • 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