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8号产量及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虎; 黄秋要; 陈传华*; 刘广林; 吴子帅; 罗群昌; 朱其南; 李秋雯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0, 33(04): 718-724.
DOI:10.16213/j.cnki.scjas.2020.4.006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hm2,A1~A4处理)和4种施氮量(120.0、165.0、210.0和255.0 kg/hm2,B1~B4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桂育8号的产量等经济性状及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筛选桂育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种植密度对桂育8号的最高苗数、成穗率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糙米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桂育8号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无明显变化,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透明度无明显规律性变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有效穗数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米质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施用氮肥或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米质指标中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变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能影响叶面积指数峰值,叶面积指数峰值与产量关系密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下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结果表明,A3B2互作的稻谷产量最高,达8.33×103 kg/hm2,其次为A3B3互作(8.13×103 kg/hm2),但A3B2互作米粒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在各处理中最低,整精米率排名第三,综合性状较差;A3B3互作的稻谷产量虽然排名第二,但糙米率最高,整精米率排名第二,米粒粒宽最小,长宽比最高,透明度等级最高,综合性状最优。【结论】桂育8号在最佳种植密度3.0×105蔸/hm2(每蔸2苗)和施氮量210.0 kg/hm2(A3B3组合)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稻谷产量及理想的大米外观和加工品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