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劳动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并列,反映教育的“生产属性”。它是“教育”内涵的更新,体现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及其功能社会化进程;是人的劳动力开发和智力物化的非物质劳动和脑力劳动;是进行知识、文化的生产、传播、交流和消费,受到“无形的手”即资本的调节和影响的精神生产。它通过智力劳动、语言交往和社会服务,实现人的自然生命、历史生命和精神生命,维护教育平等、正义;通过教育意图—目的、目标—手段图式体现科学方法、伦理和精神。总之,教育劳动是教育基于劳动教育的社会经济活动背景的精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