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评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行肾移植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需要透析、血肌酐值和尿量情况分为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组) 25例和肾功能正常恢复组(正常组) 9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二维超声测量移植肾长、宽、厚,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移植肾体积,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叶间动脉及段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获取肾皮质感兴趣区域血流灌注参数如显影时间(AT)、显影强度(AI)、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绝对增强强度(△I)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DGF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参数[移植肾宽(59.88±6.93) mm、厚(57.76±7.32) mm、体积(202.72±56.57) mL]明显大于正常组[移植肾宽(53.08±7.37) mm、厚(54.14±6.11) mm、体积(163.95±48.10) 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GF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叶间动脉和段动脉RI分别为0.75±0.18、0.75±0.16,明显高于正常组的0.58±0.07、0.61±0.0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GF组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I和AUC分别为(30.20±3.79) Db、(2 261.00±385.74) d B·s,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2.24±3.92) Db、(2 509.56±379.82) d 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移植肾长、叶间动脉PSV、段动脉PSV、AT、AI、TTP、PI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及超声造影可以对移植肾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客观、准确评价,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DGF,进一步采取积极治疗保护肾功能,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