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壳是头足类生长信息的载体,对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研究有重要意义。实验根据2019年9—10月在东印度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研究鸢乌贼内壳长度与胴长和体质量关系及鸢乌贼不同胴长组、不同群体、不同成熟度和不同性别之间的生长特性及其差异。结果显示,鸢乌贼内壳长度与胴长呈线性关系(R2=0.980),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R2=0.950),胴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R2=0.944)。鸢乌贼生长率随胴长增大而增大。中型群和微型群之间生长率差异显著(P=0.000<0.05),中型群生长率(0.051~0.071 cm/d)高于微型群(0.050~0.058 cm/d)。中型群未成熟鸢乌贼生长率大于成熟期鸢乌贼,且雌性鸢乌贼生长率大于雄性;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的成熟度和性别差异不显著(P=0.253>0.05)。分析认为,内壳长度与体质量的拟合度高于胴长与体质量的拟合度,所以内壳长度更适合作为分析生长关系的指标。本研究中高胴长组鸢乌贼的生长率大于低胴长组。中型群鸢乌贼在种内竞争中优于微型群,所以中型群的生长率更高。中型群雄性鸢乌贼的早熟现象导致其生长率低于雌性。微型群鸢乌贼的生长率范围较窄和较低,使得其性别间的生长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鸢乌贼内壳可作为生长方面的研究材料,且鸢乌贼不同胴长组、不同群体、不同成熟度和不同性别之间的生长有差异。

  • 单位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