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作者:钟宇; 郑学宝*; 叶华; 郭蒙; 吴琼; 迟宏罡; 邹颖; 朱宇珍*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2): 15-21.
DOI:10.13422/j.cnki.syfjx.20190903

摘要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乙醇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0. 5 g·kg-1)灌胃,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白头翁汤(10,5,2. 5 g·kg-1)灌胃,其余各组给予双蒸水。连续给药7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取结肠测长度,肉眼观察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及大体评分;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理评分;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液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液P-选择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稀便、腹泻及血便等症状,DAI,结肠大体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 <0. 01);白头翁汤组明显改善UC症状,DAI,结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 <0. 01)。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MPO,P-选择素,MIF和TXB2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白头翁汤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PO,P-选择素,MIF和TXB2的水平。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结论:白头翁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P-选择素,MPO,MIF,TXB2的水平,促进肠道黏膜的的修复,减轻结肠炎症反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