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契诃夫身前自洽为最佳短篇小说的《大学生》通过神学院学生韦里科波尔斯基之口,重写了一次"四福音书"关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故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故事新编"式重写的文本价值如何得以体现?契诃夫作为"契诃夫式的知识分子"代表,其思想境界如何得以在此篇作品中通过主人翁的言行具体体现?作家如何在短短2500字的篇幅内准确表现"必然与偶然之间的轻重关系"这一重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