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种子物理休眠解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和种群适应策略的重要途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和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在干旱区分布的3种豆科珍稀物种,其种子均存在物理休眠现象。以3种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冷层积(5℃)、夏季高温及干/湿处理对种子物理休眠解除的作用。研究表明:1 3种植物种子的硬实率高,种皮透水性低,划破种皮的处理方法可有效解除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2冷层积对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无显著影响。3高温、干/湿条件和处理时间显著影响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其中,湿热条件更能有效解除3种植物种子的物理休眠。准噶尔无叶豆和银沙槐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80℃和65℃湿热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70.48±2.92)%和(78.13±3.67)%,而乌拉尔甘草种子的物理休眠解除率与温度呈负相关,40℃湿热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达到(85.23±3.82)%。表明荒漠地区夏季的极端高温有利于种子物理休眠的解除,但较少的降水量却限制了种子的萌发,这可能是导致该地区3种植物自然种群实生苗稀少,有性更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