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牡丹皮有效成分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牡丹皮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HSP的靶点基因,并导入Venny 2.1.0取二者交集。然后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牡丹皮-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编码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关系。最后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丁子香萜(Mairin)、谷甾醇(sitosterol)、(+)-羟黄酮(catechin)、5-[亚甲基]巴比妥酸(5-[[5-(4-methoxyphenyl)-2-furyl]methylene]barbituric acid)共6个牡丹皮的关键化合物,潜在靶点159个;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获得HSP的相关靶点共715个,导入Venny 2.1.0生成了64个交集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皮治疗HSP主要涉及的生物进程有:脂多糖应答、无机物质反应、凋亡信号通路、放射反应、创伤应答等;可能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丙型肝炎、麻疹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牡丹皮的主要成分以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治疗HSP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