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方位词“前”“后”在空间与时间的指示上均存在“矛盾”与“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已有空间和时间参照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分布事实的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方面,“前/后”方位判断均是外源方位线索(甲类)与主体方位施加(乙类)权衡的结果,前者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方向指示,后者来自言者的主观心理认知距离。这两类线索中的“前”均指向“高交互度”的显面,区别仅在于甲类线索固化程度高,具有强制性,而乙类线索固化程度低,具有灵活性。这表明在方位判断中,“交互价值”始终是调节时间与空间指示的重要维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