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浮游动物生态位及其生态分化影响因子

作者:范林洁; 胡晓东*; 陈文猛; 王春美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22, 43(05): 59-66.
DOI:10.15928/j.1674-3075.202105120140

摘要

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可为白马湖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2018年在白马湖6个典型区域设定11个采样点,按月度采集湖泊水样,鉴定浮游动物种类,测定水体理化指标,解析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其生态相似性;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计算其生态位宽度值(Bi),并通过冗余分析(RDA)阐述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显示,白马湖浮游动物共出现20个优势种(类)群,春季(3-5月)和冬季(12-2月)浮游动物的多样性要高于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K-优势度曲线表明,夏季整体趋势与全年趋势最为接近。依据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值,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种(类)群。广生态位种(类)群如针簇多肢轮虫、桡足幼体、无节幼体等在各个季节均出现,且在大部分站点都有较高的个体百分比,生态位宽度值全年均较高,表明这些种类的浮游动物生态适应能力较强;窄生态位种(类)群如懒轮虫、等刺异尾轮虫、褐砂壳虫等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其丰度相对较小,且一年中分布不均匀,或只在个别季节少量出现。RDA分析表明,总氮、氨氮、p H和溶解氧对浮游动物时空生态分化有直接影响,高锰酸盐和总磷的影响次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