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部分婴幼儿施加药物、药物联合行为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以期达到提高预防保健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预防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婴幼儿(1个月~3周岁)497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25-(OH) D3水平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其中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121例婴幼儿按照维生素D缺乏水平进行分层,分层随机分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组(A组) 57例,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联合维生素D滴剂的药物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关行为干预,干预措施设计参考因素分析结果酌情施加;药物治疗组(B组)64例,实施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与维生素D滴剂的联合药物治疗。干预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儿血钙、磷、25-(OH) D3、骨钙素(BG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婴幼儿血清25-(OH) D3水平的因素为"喂养方式"和"腹泻";进一步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中检测25-(OH) D3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患儿实施药物、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显示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血清25-(OH) D3等各项研究指标的组内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组间比较,增加行为干预的A组患儿血清25-(OH) D3和BGP水平高于B组,BALP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喂养方式与婴幼儿儿胃肠道功能是影响其血清25-(OH) D3水平的因素,促进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合理喂养,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骨钙化,维护婴幼儿骨骼健康及骨骼、肌肉及神经功能的完善。

  • 单位
    唐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