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士人将以身载道作为自身的理想抱负,其中孔孟论道多以"人间世"角度出发来阐述道的现实意义,之后荀子将对道的解读发展到认识论的高度。但是回归到现实之中,儒家士人因为自身生存、理论发展和政治遭遇处于困境,所以被迫放弃志道的理想而屈尊于势。在此背景下,西汉时期董仲舒为求势对先秦儒学进行了理论改造,进而形成以势为尊、道屈于势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