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20世纪之交,在西方"民""民间"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及国内社会政治变革的共同催发下,随着对现代启蒙及人之个性的重视,早期的启蒙主义者有意识地借助民间文艺"开风气,倡革命",为通俗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这种"从众向俗"的大众路向到了"五四"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故事的通俗化实践在整体上表现为"民间性"与"革命性"的交融,在人民文艺创作与民间文学传统的融合中,新故事继承了延安时期讲述"革命故事"的叙事传统,构建了更为灵活、弹性的话语空间。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