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支流,近些年微商以其准入门槛低、见利快等优势和特点吸引了很多人加入,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却也伴随着诸多法律问题的出现,可谓是乱象丛生。就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能够对微商发挥规制作用的法律少之又少,2019年颁布的《电子商务法》虽将微商纳入了监管范围,但就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却并不乐观,而《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又属于事后救济法,无法在事前给予消费者保护,再加上微商从业者本身在法律上的主体身份并不明确,即使是寻求事后救济也是困难重重。微商行业如此难以规范,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由于"登记准入制度"难以落实,然而,微商非法外之地,需终结其野蛮生长,作为市场资源配置当中"看得见的手",政府应如何从行政规制的角度帮助这一新型经济形态健康的发展呢?本文就将立足于如何运用用行政手段推进"登记准入制度"的实施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