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籍解释征引伴随文本,不能单纯依据伴随文本自身产生的时间的先后,而应该依据伴随文本与核心文本的关系,与核心文本关系越密切的伴随文本,越应当优先。从文内伴随文本来看,"德"不是《原道》乃至整部《文心雕龙》的关键词,"文之为德也大矣"的主语是"文"而非"德"。《原道》从来源、历史、功用三个方面论证了"文"的伟大,仅谈功用是以偏盖全。从广义文本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的自觉"的时代,此时的"文",不再是教化德行的工具,也不再是记录功业的手段,而是代替德行和功业,成为"人"的精神价值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寄托。"文"不是传达"道"的工具和手段,它就是"道"自身演化出的外在形态。因此,"文"成就了人的不朽,"文"与"道"一体两面,才是"文之为德也大矣"的核心内涵。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