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地上,小麦根系对于不同景观位置的响应及不同景观位置小麦根系力学和生物特点,为川中丘陵区坡地上小麦种植方式改进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川中丘陵区12°紫色土坡地上,选取不同耕作模式下不同景观位置(分别距离坡顶0、5、10、15、20 m)的小麦根系样品,采用WinRHIZO测定小麦根系的拓扑指数、根系面积、覆盖面积、单位土体根系长度、抗拉强度等小麦根系生物指标。【结果】机械耕作小麦根系拓扑指数均值为0.947,传统耕作为0.948;两种耕作模式下小麦均在坡顶与坡趾处达到内部数和外部数最大值;顺坡方向上,传统耕作组中不同坡位小麦根系Ti保持,0.966~0.915,机械耕作组中不同坡位小麦根系Ti保持在0.954~0.935;qa与qb传统耕作组均大于机械耕作组。>0.3 mm根系的抗拉力、断裂距离是0~0.3 mm根系的2倍,为6 N、3.5 mm;不同景观位置小麦根系根系表面积最大值为3.95 cm2、覆盖面积最大值为12.5 cm2、单位土体根长最大值为44.5 cm、小麦体积最大值为0.235 cm3,均在坡肩以下达到最大。【结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地上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征,改进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地上的作物种植、管理技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