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宋迄明,"慎独"之义经过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发展,完成了内在转向。刘宗周既反对朱熹仅将"慎独"视为已发工夫,又警觉到王阳明以"良知"解"独"所造成的弊端。一方面,他摄性归心,既完成对"独体"的价值贞定,又使"独体"拥有活动能力。另一方面,他以动念省察、葆任存养、真实不欺为"慎"的三重含义,构建起"慎独"工夫的内在结构,使"慎"与"独"成为双向回环、两端互成的关系。刘宗周的"对越"之说完整地表达了其"慎独"思想的以上特色。"对越"即是解除习染之蔽,还原"独体"之"本来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