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在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慧娟; 徐玲; 田原; 张向颖; 时红波; 陈煜; 段钟平; 张桓虎*; 任锋*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04): 244-249.
DOI:10.3760/cma.j.issn.l007-3418.2019.04.002

摘要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引发的重型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HBV感染所引发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例, 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组)以及正常人(8名, 对照组)的肝组织标本和临床资料。对各组临床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选用透射电镜对肝组织内质网结构进行观察;用蛋白质印迹法和q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Grp)、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等的表达;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表明,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重型肝炎肝衰竭组内质网形态结构均受到破坏, 且重型肝炎肝衰竭组更为严重;蛋白质印迹法和qRT-PCR结果显示Grp78、Grp94、胱天蛋白酶4在正常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表达较高,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13和0.78±0.11、0.90±0.06和0.11±0.01、0.15±0.02和0.22±0.04;在重型肝炎肝衰竭组表达减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0、0.01±0、0.11±0.02), 且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而CHOP表达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 随着损伤的加重而增强。结论内质网应激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失调:慢性乙型肝炎阶段引发轻度内质网应激, 而在重型肝炎肝衰竭阶段引发重度内质网应激。因此, 内质网应激在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而又复杂的作用。

  • 单位
    北京市肝病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