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规划是对当下的干预,建成区更新自不待言。即便农业用地或荒地的城市化开发,也不能忽视过去的日常状态所积累的人地关系,并需警觉现在的干预对未来日常使用所造成的积淀作用。基于此,作者通过城市实践案例的比较研究提出"消极规划",以回顾过去数十年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以"积极规划"为导向的先验原理,并以出发点现实导向取代愿景导向,总结实践提出"消极规划"应该被重新审视并作为资源分配的规划技术方法,提倡规划者应实事求是地直面规划蓝图达成过程中城市密度不断增加的现实。这个加密的过程是通过日常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形成的,研究需重新思考规划在什么时候被需要的问题,其具体实践可通过四个操作性原则完成:存在优先原则、维护成本优先原则、端源解决问题优先原则、弹性优先现状原则。究其根本,"消极规划"提倡以实事求是的追问精神直面不可回避的两大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分歧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