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测因素,治疗获益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不利影响。借助CNKI与PubMed数据库利用“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主题词进行检索,对获得的文章进行筛选、总结与归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疗法是对年龄>35岁或年龄虽≤35岁但无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首选ATG/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A(CsA)的免疫抑制治疗。ATG能降低移植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的疗效预测因素包括骨髓造血衰竭因素、免疫紊乱、造血面积等,其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网织红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染色体、端粒长度、对G-CSF治疗的反应、T细胞亚群比例、数量和功能、IL-35的表达、NK细胞数量和活性、CsA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以及存在BCOR/BCORL1和PIGA突变克隆相关。年龄越小者,治疗后疗效越好;ATG联合CsA较单纯使用ATG安全性更高;马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较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效果优,猪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较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用更缓和,安全性更高,而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具有作用持久的特点;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剂量会直接影响预后。免疫抑制治疗也存在易复发、易引发严重感染等安全隐患,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形成输血依赖,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亦可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护,对于病情的稳定与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