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羊年避讳观念和生育回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表现特点。方法 利用2009—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出生登记数据,分析不同生肖年份出生登记人数变化特点,以及各生肖年份出生者姓名中“艹”特征字使用率,据此评价羊年避讳观念和生育回避效应。结果 2009—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出生登记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羊年出现明显低谷;羊年出生登记人数为38 351人,比相邻的马年和猴年分别低34.1%和39.0%。羊年各阴历月份出生登记人数明显低于马年和猴年相应月份。羊年父母至少一方户籍地为北方省份的婴儿占比(91.7%)低于马年(93.2%)和猴年(94.0%)。羊年婴儿姓名“艹”特征字使用率为16.3%,高于其他年份;该现象男、女婴均存在,但女婴更明显。父母至少一方户籍地为北方省份的婴儿,羊年出生者姓名中“艹”特征字使用率高于同样偏好“艹”特征字的马年[率差(95%CI),2.3%(1.8%, 2.8%);P<0.001],而父母户籍地均非北方省份的婴儿羊年与马年差异较小[率差(95%CI),0.5%(-1.1%, 2.2%);P=0.52]。分析婴儿父母姓名特征发现,1967、1979和1991三个羊年出生者“艹”特征字使用率分别为3.3%、8.5%和9.4%,均大幅低于2015年出生婴儿,且婴儿父母姓名中“艹”特征字使用情况未呈现与“生肖命名宜忌”规则相符的特征。结论 2015年羊年避讳观念和生育回避效应存在且主要影响北方地区,但从姓名特征看1967、1979和1991三个年份未见明显的羊年避讳观念。
-
单位北京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