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的重大民生工程,2019年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上海引领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陆续铺展。然而,垃圾分类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微生物风险尚不清楚。[目的]初步解析上海市典型小区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特征,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过程的健康防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19—2020年期间采集上海市某典型小区夏、冬季的干、湿垃圾,利用菌落计数评估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初步解析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特征。利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展16S rRNA检测,使用基于bray-curtis算法的层次聚类分析阐明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α多样性分析探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基于unweighted UniFrac的主坐标分析揭示菌群的β多样性,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EfSe)筛选组间差异菌群。[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典型小区干湿垃圾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差较大,且干垃圾表面微生物数量小于湿垃圾渗滤液。此外,不同季节干湿垃圾中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夏季和冬季干垃圾表面的菌落峰值分别达200、10 CFU·cm-2,夏季和冬季湿垃圾渗滤液中的菌落峰值分别达6×105、2×106 CFU·mL-1。16S rRNA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湿生活垃圾之间差异较不同季节同种垃圾间差异大。各种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或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干垃圾的微生物组成与冬季干垃圾较接近,其余组间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下筛查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的特征菌,共发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等48种具有一定潜在致病性的差异微生物。[结论]不同季节的干、湿生活垃圾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结构特征,存在不同的潜在致病微生物,结合相关研究,提示针对不同季节的干、湿生活垃圾需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防控垃圾分类造成的健康危害。
-
单位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