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测(PLR、NLR等指标)在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脏疾病的不同病情阶段的变化情况,寻求血常规监测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内科就诊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1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组4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65例)。同时,从预防保健中心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然后我们再根据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载量的变化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硬化分为亚组(即慢性丙型肝炎清除组21例、慢性丙型肝炎未清除组2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硬化清除组21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硬化未清除组44例)。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各组及各亚组血液学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NLR、PLR数据分析可见丙型肝炎病毒未清除组比健康组PLR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LR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L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LR差异同样不具统计学意义;HCV所致肝硬化组比慢性丙型肝炎组PL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可见在健康人与肝病患者中PLR诊断效能较高;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HCV致肝硬化患者中的血小板数P和淋巴细胞数L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结论对血常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发现PLR和NLR对于HCV感染及相关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我们可以将PLR或NLR或其它血液学指标联合监测,以便寻求更高的诊断价值(高特异度、高灵敏度)。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