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前的诊断及其对放化疗反应的监测能力.方法 对18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每周及治疗后1个月行DWI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IMRT及铂类同步化疗.在DWI上共分析了52枚颈部异常淋巴结,将其分为最短径≥10 mm(32枚)及<10 mm(20枚)两组,测量比较治疗前两组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观察所有淋巴结治疗过程中ADC值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后残存的颈部淋巴结与正常舌肌的ADC值.结果 最短径≥10 mm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71±0.12)×10-3mm/s,与最短径<10 mm者的平均ADC值[(0.73±0.16)×10-3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治疗前52枚淋巴结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舌肌(t=19.35,P<0.01).治疗过程中ADC值逐渐上升,以第1、2周改变最明显,以后趋于平稳.治疗后残留淋巴结的ADC值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P<0.01),与正常舌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3).结论 在鼻咽癌IMRT中,DWI对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以及监测后者对放化疗的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制定并及时更改放疗计划.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