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颈椎病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及居家康复的需求。方法 选取2021年3—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萧山邻家联合医院就诊的80例门诊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不同颈椎病康复治疗手段的主观重要性评价、居家康复实施情况与需求。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组(<45岁,44例)和中老年组(≥45岁,36例);根据性别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37例)和女性组(43例);根据颈椎病分型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型组(57例)和神经根型组(23例);根据颈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10分,55例]和中重度组(10分<NDI评分≤30分,25例)。分析患者对颈椎病康复治疗手段的主观重要性评价的影响因素。根据是否进行居家康复将患者分为进行居家康复组(32例)和未进行居家康复组(48例),分析患者进行居家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82.50%的患者长时间低头工作或保持同一姿势,30.00%的患者经常在坐位下头部无支撑时午睡,40.00%的患者平日不参加任何运动,60.00%的患者有日常运动习惯,以跑步、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为主。患者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主观认可度最高,其次为纠正不良姿势,而对颈椎牵引治疗的主观认可度最低。60.00%的患者未进行过居家康复,未进行居家康复的主要原因有工作较繁忙、缺少提醒、日常家务较多、缺少训练设备、认为来医院治疗比居家康复更好、训练场地较小和锻炼动作烦琐等。55.00%的患者期望在微信小程序上自主学习与康复治疗知识相关的视频,51.25%的患者期望通过以图文形式制作的手册来学习康复治疗知识,并定期于门诊接受康复指导,41.25%的患者期望以门诊或电话的形式接受口头康复指导。青年组患者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颈椎牵引治疗的主观重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女性组患者对针灸和手法治疗的主观重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颈型组和神经根型组患者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针灸、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颈椎牵引治疗的主观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轻度组患者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针灸和运动疗法的主观重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中重度组(P<0.05)。进行居家康复组患者的居家康复认知程度显著高于未进行居家康复组(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观重要性评价主要受年龄、性别、颈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且颈椎病患者对居家康复的相关指导服务有明确需求,而居家康复认知程度为患者是否能进行居家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