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翔凤与戴望都是清代中晚期常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两人为师生关系,故其学术与思想有很多相近之处。两人都借《公羊》来诠释《论语》,都是清代以《公羊》解《论语》的重要代表人物。两人都极重视《公羊》的三世学说,且都尤其重视三世中的"太平世"。然而,貌似相同的二者之间事实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对于宋翔凤来说,三世中的"太平世"多少是在实然的层面上说的,认为是孔子受天命为素王,因其极仁知之功,故可说"太平世"已是实然的太平。而戴望则取汉代《公羊》家旧说,认为《春秋》三世由衰乱而太平,乃文成太平,同时由于世无明王,所以在事实上是不可能致治太平。因此,《春秋》之"太平",只能寄希望于新王出世,通过"革命"而有所"制作"。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宋氏的太平学说多少背离《公羊》本旨,而戴氏则赋旧说以新的意义,使得《公羊》学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意义更加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