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工人ERCC6基因多态性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联

作者:何越峰; 王芳; 杨晓波; 白云; 杨艳; 王静
来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 31(11): 815-819.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3.11.004

摘要

目的探讨焦化厂工人ERCC6基因多态性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联。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焦化厂工作8 h班后焦炉工379名作为暴露组,焦化厂班后休息16 h以上的398名焦炉工作为恢复组,同时选择同厂非多环芳烃(PAHs)职业暴露者398名工人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评价DNA损伤;用TaqMan-MGB探针检测ERCC6基因分型;运用PHASE2.0.2遗传分析软件计算单体型。结果暴露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live尾矩(OTM)(-0.86±0.70)高于对照组(-1.13±0.65)和恢复组(-1.1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按工人年龄分层后,年龄≥37岁组ERCC6基因rs3793784位点CG+GG基因型携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0TM值明显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年龄<37岁组ERCC6基因rs3793784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明显低于年龄≥37岁的CC基因型携带者,年龄<37岁的组ERCC6基因rs3793784位点GG+GC基因型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明显高于年龄≥37岁的GG+GC基因型携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内暴露分层,在1-羟基芘>4.36μmol/L组的AG+GG基因型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明显高于AA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ERCC6基因rs3793784在暴露组中不同的基因型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不同的作用,提示了PAHs暴露人群中基因型和年龄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