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作者:汤建民; 黄振文; 李鼎; 简立国; 张丽华; 张彦周; 邱春光; 董建增; 郭继鸿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 20(5): 410-412.
DOI:10.3969/j.issn.1007-2659.2006.05.011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P波离散度(Pd)的计算,探讨预激综合征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机制.方法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PAF)发作将患者分为PAF组(23例)和无PAF组(NPAF,104例)2组进行分析.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d.结果 消融前PAF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NPAF组短(前传:265.3±42.5 ms vs 331.4±38.7 ms;逆传:255.8±46.7 ms vs 317.5±31.7 ms;P均<0.05).消融术后心电图Pmax和PdPAF组显著长于NPAF组(Pmax:135.2±12.5 ms vs 120.4±8.7 ms;Pd:51.6±10.3 ms vs 32.7±6.7 ms;P均<0.05).结论 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