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紫外线光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小鼠原代Müller细胞分为无紫外线组(对照组)和紫外线组,每组均用不同浓度药物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EPO对小鼠原代Müller细胞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EPO活化Müller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水平;将Müller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DMSO组)和Akt抑制剂MK-2206组(MK-2206组)。以上细胞均以3种方式进行处理:(1)无紫外线组不处理;(2)紫外线组采用UV辐射(30 mJ/cm2)30 min;(3)紫外线+药物组,采用1μg/mL的EPO预处理30 min,再进行UV(30 mJ/cm2)辐射30 min细胞进一步按照指定时间培养,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将24只小鼠分为无注射组(小鼠右眼,n=6)、注射组(小鼠左眼,n=6)、光照组(无注射眼接受光照,n=6)、光照+注射组(注射眼接受光照,n=6)共4小组,对各组小鼠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以评估视觉功能受损情况。结果紫外线组不同浓度EPO预处理后的细胞MTT检测的吸光度(OD)值与无紫外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PO(0.1、1、10μg/mL)预处理后的细胞MTT检测的OD值较未处理细胞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EPO诱导的Müller细胞保护作用也随EPO浓度的增高(0.1、1μg/mL)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10μg/mL浓度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采用指定浓度的EPO(0、0.1、1、10μg/mL)处理Müller细胞1 h,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Akt(Ser-473)和Ak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在0.1、1μg/mL浓度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无注射组和注射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无注射组与光照组及光照+注射组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注射组和光照组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通过激活Müller细胞Akt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视网膜光损伤。

  • 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