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省际壁垒在晚清跨省协同中切实存在。以“湘煤济鄂”为例,甲午战后,盛宣怀希冀经营湘煤,以满足汉厂需求。因湘、鄂事关“隔省”,为实现两湖煤、铁联营,盛宣怀多次与陈宝箴接洽,并倚借赈灾得以涉足湖南矿务。因邝荣光离湘未归,“湘煤济鄂”随被搁置。表面来看,此种困局受矿师与机器问题的影响。究其根本,在于盛、陈二人所求利益不一之下的隐形碰撞。后因盛宣怀完全掌控萍乡煤矿经营权,“湘煤济鄂”最终失败。“湘煤济鄂”的背后折射晚清省际壁垒的存在,中央赋权、督抚作为及地方士绅利益是省际壁垒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