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语文教学活动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场面热闹的背后,“语文教学迷失本位”的问题日渐严重。追根溯源,作为教学筹备阶段的文本解读出现偏差:误读、偏读,不可避免地起了“帮凶”的作用,直接助长了“非语文化”,甚至“去语文化”流弊的肆虐、蔓延。本文旨在通过独立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策略的研讨,阐述如何变“思想性解读”为“文学审美性解读”,以期实现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本位,追寻学科特色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