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六朝时期,与坟茔和阴间居所相联系的冥世"乡里",逐渐成为人们想象死后世界的另一图景。其一,无论葬于何处,亡人"乡里"的表达是依据现世的籍贯,强调的是死者和灵魂的"乡里"归属。其二,亡人"乡里"逐渐和葬地、坟茔等相对固定的空间相联系,促使"旧墓"情结的形成。其三,亡人新"乡里"的构建。"旧墓"情结促使侨流人群在心理上逐渐接受、认同异乡;在新式买地券文体的构建下,亡人通过"买地"的方式优先于生人获得"新乡里",安顿于异壤。这三个层面,是从死后灵魂的空间移动的立场上加以认识和想象的,分别是从现世到冥世的移动,葬于异乡而亡魂却归于"旧里"和安顿于异乡冥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古时期冥世的"乡里"想象。
-
单位历史学系;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