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不同类型运动康复及相关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康复及其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和荷兰,主要来源于物理医学与康复、神经医学与康复、运动干预等领域,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1年。共涉及165项随机对照试验,2 746例参与者,年龄18~65岁。疾病类型包括脊髓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四肢瘫、截瘫(胸椎、腰椎和骶椎损伤)、运动神经元损伤(上、下)。干预包括3类:被动干预,采用运动辅助设备,如动力外骨骼辅助机器人、电自行车等,以及功能性电刺激;主动干预,如步进运动,平地训练、户外行走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混合干预(主动+被动),运动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运动与运动辅助设备相结合。干预频率为每次10~240 min,每周2~18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持续1~456周。干预场所主要涉及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场馆。干预可改善心血管,提高腿部血流速度;改善肌肉骨骼结构与提高肌肉力量、耐受性、柔韧性;减缓痉挛,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射兴奋性;提高步态速度,增加步行距离;提高功能独立性水平,如改善排便规律;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如降低痉挛程度、减少药物使用(如巴氯芬)、提高感染免疫反应水平、降低患病风险(血管性痴呆和呼吸系统疾病);改善心理状况。结论 本研究基于ICD-11和ICF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参与主动或被动运动康复及相关干预的研究架构。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被动干预(运动辅助设备、功能性电刺激)、主动干预(步进运动、户外行走等)、混合干预(运动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运动与运动辅助设备相结合)改善身体结构与功能,提高活动和参与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与福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