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早产儿母亲血浆铜和胎膜胶原含量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二者的联系,为研究早产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方法分别收集早产和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一般情况、ICP-OES检测两组母血和脐血血浆铜含量。首次对胎膜胶原采用天狼红染色,图像分析比较两组胎膜厚度和Ⅰ型、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胎膜早破在早产儿母亲和足月儿母亲的发生率分别为40·00%和9·09%。早产儿母亲孕前体重、早产儿身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足月儿母亲和足月儿(P<0·05)。早产儿脐血血浆铜显著低于足月儿(P<0·05)。足月儿母亲非破裂处胎膜厚度显著大于早产儿母亲(P<0·05),而且也显著大于其自身破裂处胎膜厚度(P<0·05)。早产儿母亲非破裂处胎膜的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足月儿母亲(P<0·05)。结论早产儿母亲血浆铜和胎膜胶原含量都低于足月儿母亲。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