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

作者:雍刘军; 彭韵兰; 黄鑫; 宗孝容; 吴超群; 周亮; 苏炳银*
来源:解剖学报, 2020, 51(05): 713-718.
DOI: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5.013

摘要

目的通过对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为上颌窦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只藏酋猴的12侧上颌窦进行大体解剖,从整体和局部对上颌窦的位置、形态,窦腔与眶、鼻腔和口腔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藏酋猴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由前、后窦构成。后窦位于前窦的后方,窦腔较小。前窦和人的上颌窦类似,位于第1前臼齿至第2臼齿及相应骨腭的上方,毗邻眶、鼻腔、口腔,窦腔较大且形态无异常;窦腔与眶间骨质较薄,有鼻泪管连通,其管径为(4.31±0.10) mm、长度为(15.89±0.31) mm;窦腔底与鼻腔间有大且恒定的上颌窦裂孔,自然状态下裂孔长度(12.59±0.46) mm、高度(1.01±0.12) mm;向上牵拉海绵状血管球可使裂孔高度增大到(11.14±1.44) mm;窦腔与口腔间骨质最厚处位于第1前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6.20±0.20) mm,最薄处位于第2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1.57±0.23) mm,窦底最低处位于第1、2臼齿间。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藏酋猴上颌窦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人类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提升及种植牙的相关研究;其上颌窦裂孔是上颌窦底非开窗手术入路的最佳部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