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国维对“性”这一传统概念的疏解经历了三个阶段:1904年发表在《教育世界》上的《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借鉴日译西学成果梳理中西方人性论的演变,以论证伦理学的意义;1905年收录在《静安文集》中的《论性》基于康德的认识论否定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意义;1913年刊载在《宗圣汇志》上的《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则转而揭示西方人性论的局限。这三篇文章在内容、论据和论旨上的差异反映了王国维在中西学术观上从“以西释中”到“学无中西”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到“学无中西”的观念是他在不断接触、吸收和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明确的。王国维的“学无中西”观以中西互通为显层和本质特征,以中西有别为隐层和内在要求,明确了中西二学的差异在于研究范围的广狭和方法的疏密。这一观念所蕴含的深入传统以确定自身问题意识的要求是对“以西释中”的反思,而在承认中西有别基础上实现中西互通的设想又是对中西之争的思想回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