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在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80例在我院接受常规生化检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质控组(n=41)和对照组(n=39)。第一阶段,两组患者均给予质量控制干预并进行常规生化检查;3天后开展第二阶段再次进行生化检查,质控组仍采取质量控制干预措施,但对照组患者未接受质量控制干预,与此同时,质控组采集两份血样标本,一份在采集完成时立刻开始检测,另一份在常温放置8h后再检验,记录并分析各项检验结果。结果:(1)第一阶段:两组患者GLU、ALT、AST、ALB、BUN、TG、TC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2)第二阶段:对照组GLU、ALT、AST、ALB、BUN、TG、TC水平均明显高于质控组(P<0.05)。且对照组第二阶段的上述指标结果较第一阶段明显升高(P<0.05),但质控组两阶段上述指标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质控组中,即刻检测组与放置8h后检测组GLU、BUN、ALB、TG、TC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诊治及预测病情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