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成像(MI)显示的微钙化形态、数目及分布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2例(共63个肿块),用MI技术检测分析63个肿块内微钙化的数目、形态及分布,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生产次数、肿块大小、肿块方位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与患者初潮年龄、是否绝经有关,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初潮年龄均较其他类型小(均P<0.05)。Luminal B+型微钙化数目均值明显多于其他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微钙化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三阴型微钙化以局限型形态为主,Luminal B+型以弥漫性散在为主。二维超声显示钙化点数目、MI显示微钙化数目均与Her-2阳性呈正相关(r=0.383,0.567;均P<0.05)。结论:MI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影像学手段,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