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和鹏; 张晶; 马钰; 吴新伟; 王安娜; 狄飚; 景钦隆; 李魁彪; 白志军*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1, 41(04).

摘要

目的对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包括有临床症状的确诊病例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对广州市2020年1月至9月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 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 分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病学特征、确诊/隔离日期和首次核酸阳性间隔天数分布特征、探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月7日至9月4日共发现1 097例核酸阳性病例, 包括658份确诊病例(59.98%), 无症状感染者439份(40.02%)。确诊病例中位数年龄(M值)为42岁, 出现两个明显高峰, 分别和湖北输入及关联病例, 境外输入及关联病例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年龄M值为32岁,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紧随确诊病例的第二高峰, 第二阶段和广州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出现的确诊病例重叠, 主要和境外输入有关。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占总输入阳性病例的57.32%。两种不同类型病例中, 咽拭子阳性率都高于鼻咽拭子及肛拭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 与0~19岁组相比, ≥40岁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OR=2.334, P=0.001), 而20~39岁更不容易出现临床症状(OR=0.620, P=0.047)。与境内感染者相比, 境外感染者更不容易出现临床症状成为确诊病例(OR=0.723, P=0.013);与男性相比, 女性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OR=1.574, P=0.001)。结论目前广州地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有临床症状的确诊病例共同存在, 且无症状感染者数量高于确诊病例。高年龄、境内感染及女性可能是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 值得深入探讨其背后机制, 为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