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交叉排钉技术对防止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关节面塌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采用交叉排钉技术治疗1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44.4±1.7)岁;左膝6例,右膝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Ⅳ型2例,V型1例,Ⅵ型1例。8例术前经CT测量主骨折块软骨下松质骨厚度<4 mm,6例术中直视下证实主骨折块软骨下松质骨厚度<4 mm。术中于外侧平台前缘附加放置1/4管型钢板,3~5枚3.5 mm皮质骨全螺纹螺钉经钢板呈"竹筏"式由前向后固定,并与外侧钢板近排螺钉组成交叉分布的空间模式固定骨折。骨折愈合后通过CT扫描查看是否出现平台塌陷。术后采用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14例患者外侧平台前缘钢板放置操作时间18~35 min,平均(24.1±5.4) min;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8±5.1)个月。术前CT显示胫骨外侧平台塌陷高度5~21 mm,平均(8.00±1.40)mm;术后第3天,CT显示外侧关节面复位后最高点至关节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为0~2 mm,平均(0.80±0.06) mm,塌陷移位纠正,术前及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骨折愈合并完全负重后行CT扫描示外侧关节面复位后最高点至关节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为0~2 mm,平均(0.70±0.08) mm,未出现关节面再塌陷移位,与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说明在外侧平台前缘放置的钢板位置及长度适当。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髌腱疼痛,2例皮下可触及钢板,但无不适主诉。术后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13~18分,平均16.7分,其中优8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18~28分,平均25.7分,其中优11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交叉排钉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可避免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塌陷。
-
单位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