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其翻译研究对中外交流大有裨益。郁达夫《故都的秋》是经典抒情散文之一,再现散文的“美”是译者的责任也是难题。在《故都的秋》汉译英实践中,张培基和张梦井的译本较具代表性。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分别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凸显性四个维度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张两位译者的顺应程度各不相同,张培基译本较为灵活,张梦井译本较为平实。本文旨在揭示顺应论对散文翻译的作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