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辽西北铁路沿线沙区段4种蒿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冠储藏种子重量形状和种子萌发特点,以期分析特殊生境不同蒿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功能差异及其在植被更新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万年蒿和大籽蒿的种子形状偏圆形、重量大,野艾蒿种子形状偏扁平、重量小,只有黄蒿种子不仅小且近圆形,推测黄蒿可能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万年蒿、大籽蒿、野艾蒿和黄蒿的种子萌发格局表现为前期萌发迅速,后期萌发缓慢;野艾蒿和万年蒿种子萌发持续时间长,具有分摊萌发风险的机制,大籽蒿和黄蒿萌发持续时间短且萌发速率高,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萌发条件适宜即能大量快速萌发。铁路沿线沙区段蒿属植物特殊的繁殖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种群生存的风险,使种群得以持续繁衍,所反映出的生态功能对铁路沿线沙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