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 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编码排序分为对照组(奇数)和IPoC组(偶数), 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治疗, IPoC组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 先给予IPoC处理, 再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无/慢血流的发生率, 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心肌肌钙蛋白I (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室性心律失常预测指标[QT间期、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 比较两组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IPoC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无/慢血流的发生率[40.0%(16/40), 15.0%(6/40)]均低于对照组[75.0%(30/40), 37.5%(15/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 两组CRP及ESR水平均较术前有下降趋势, 且IPoC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两组cTn-I、CK-MB、BN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但IPoC组cTn-I、CK-MB、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IPoC组QT间期大于对照组, 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 QT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 IPoC组LVEDD小于对照组, LVEF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 IPoC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00%, 2/40)低于对照组(20.00%, 8/40), 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 IPoC术式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无/慢血流的发生, 减轻炎症反应, 减小梗死面积, 减轻心肌损伤, 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改善心室早期重构及心功能, 降低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单位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