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心理韧性量表》了解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均分显著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均分(t=-2.341,P<0.05);大一、大三年级留守经历大学生乐观因子分显著低于大二年级留守经历大学生乐观因子分(F=3.004,P<0.05);仅父亲外出务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均分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均分(t=2.352,P<0.05);在心理韧性均分方面,联系频率为一周及以内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联系频率为一周以上的留守经历大学生(F=12.215,P<0.05)。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高校通过积极心理咨询、心理韧性训练、普及幸福课堂、打造积极校园环境,家庭通过父母亲情陪伴、赏识教育、创造支持性家庭氛围,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和提供支持,全方位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