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九思《杜子美沽酒游春》杂剧构思创作于正德十二年(1517)至十三年(1518)间,至正德十四年(1519)秋正式完成,并由康海作序刻行于世。流传过程中,该剧先后产生了《子美游春记》《杜甫游春》《杜甫游春记》《曲江春》《沽酒游春》等十余种不同称呼,系统梳理并廓清《杜子美沽酒游春》杂剧“一剧多名”现象的演变过程对王九思戏剧研究和杜甫接受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