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建新; 许幸之; 常园园; 饶昕; 孙文民; 卢祖洵; 李阳*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04): 484-489.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8

摘要

背景全科医生是保障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提供者,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果。目的调查深圳市2008—2014年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7—8月,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2014年已经毕业的深圳市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6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对实际工作帮助程度、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医生相比的优势和机会、培训满意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结果共发放问卷638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0%。深圳市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54人增长到2014年的131人。调查对象对培训总体情况满意人数所占比例为46.8%(245/523),其中全科医师培训的理论学习(52.0%,272/523)、理论课程师资水平(56.6%,296/523)、临床基地教学师资水平(52.0%,272/523)、社区实践教学(51.4%,269/523)、社区实践教学师资水平(51.2%,268/523)5项满意度超过50.0%。在工作岗位上较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69.2%(362/523)、57.2%(299/523)、38.8%(203/523)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优势主要在诊疗能力、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改进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独立实践机会、带教师资的能力、整体轮转科室的安排。结论深圳市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培训取得初步成效。优化集中理论培训课程内容,改进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加大带教激励力度、加强考核结果反馈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