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41例子痫的发生与季节的关系,并分析母胎围产期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州市符合子痫诊断标准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1例患者各种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同期广州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广州地区子痫发病率在12月份达高峰[3.09酃(7/22 674)],极端低温和平均低温达最低。春季发病占14.63%(6/41),夏季发病占21.95%(9/41),秋季发病占29.27%(12/41),冬季发病占31.15%(14/41),冬季发病率高于春季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最高收缩压(189.50±23.44)mm Hg高于夏季最高血压(164.00±12.37)mm Hg和秋季最高收缩压(163.33±15.59)mm Hg,冬季最高收缩压(179.14±22.88)mm Hg高于秋季最高收缩压(163.33±15.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节最高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气候与最高舒张压、子痫发病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气候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新生儿体重(1 788.00±642.22)g低于秋季新生儿出生体重(2 600.25±73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发病具有季节性,以冬季发病率最高,且在12月份达高峰,冬春季节最高收缩压高于夏秋季节。建立广州子痫发病的季节模式,有助于从流行病学角度预防子痫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