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个内涵复杂的复合型文本,彩色电影《祝福》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度的关联性。首先,以"新北影"为主体、以电影赴苏实习团为班底的《祝福》摄制是一场新技术实践,中国电影人在创造性互动中将原本作为都市文化的电影真正嵌入了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建设的总体机制,也为自身打开了一个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像空间和话语场域。其次,50年代中期文化交流的国际语境激发了《祝福》对民族风格的自觉追求,而通过对越剧等民间艺术形式的借鉴,《祝福》祛除了原著小说的寓言性质,呈现出江南水乡这一地方性空间。再次,地方性空间被嵌入了充满阶级意识的历史叙述,而正是阶级情感将"地方"视为劳动者的栖居之地,并为其赋予了充满诗性的美学意义。最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上映的《祝福》表征着中国人对时代变迁的复杂体验,而在诀别历史的同时,过去的经历与种种文化资源也隐秘地参与着彼时对中国的想象。